close

一、社會團體的意義與類型

()社會團體的意義:

1.團體:是用來分析人與人相互關係的基礎單位,通常指兩個或兩個以上的個人,彼此有共同的志趣,具有某種程度的認同,享有共同的規範、特徵與共同意識,依據相互期待或共同目標,進行互動與溝通的組織。

2.意義:每位成員在團體中佔有一定的地位和角色,且經常進行持續性與穩定性的互動,並追求共同的價值,以達成共同的目標。

3.社會團體的特徵:(南一,p112)

(1)成員間擁有共同的價值或目標

(2)成員間需有持續、穩定且良好的互動行為

(3)成員間必須遵守共同的規範

(4)成員間具有相當程度的情感依賴與歸屬感

()社會團體的類型:

分類標準

類型

 

舉例

團體份子關係的程度

初級團體

又稱直接團體,人類最初、最重要的團體,關係較親密,強調情感結合、相互關懷、互助。

家庭、同儕

次級團體

又稱間接團體,認同感較弱、缺乏深厚情感基礎,關係較疏遠,互動關係侷限某一部份。

學校、政黨

團體參與分子的意志

志願團體

基於個人意願,有共同目的、利害關係或志同道合組成的團體。

宗教、政黨、職業團體

非志願團體

成員並非出於自願或自由意志的團體

軍隊

團體成員關係的正式化程度

正式團體

有正式編制、組織與任務,並經一定程序所組成的團體。成員間有明確的權利與義務之規範。

民法:財團法人、社團法人;人團法:服務性團體

非正式團體

無明顯的編制、組織與任務,成員間關係較密切,地位平等。

家庭、街坊

人民團體法

職業團體

以協調同業關係、增進共同利益、促進社會經濟為目的,由同一行業或職業人員所組成的團體。

醫師公會、律師公會、電信工會

社會團體

以推展文化、學術、醫療、衛生、宗教、慈善、體育、聯誼、社會服務或其他以公益為目的,由個人或團體所組成的團體。

學術文化團體、社會服務團體、宗親會

政治團體

以共同民主政治理念,協助形成人民政治意志,促進政治參與為目的,且具有我國國籍的人所組成的團體。

政黨

團體設立的目的

非營利組織

具法人資格,以公共服務為使命,不以營利分配為目的的組織。

:社團法人

:財團法人

營利組織

具法人資格,以營利分配為目的的組織。

 

成員與團體關係的立場

內團體

自己所屬的團體。

我們班

外團體

與自己無關的團體。

其他班級

 

()社會團體的功能:(南一,p.116)

1.是個人與社會的媒介

2.能提供個人安全感與社會認同

3.是個人追求理想或權益的機制

4.提供社會服務

5.參與公共事務

()社會團體與社會運動:

1.社會運動:是有計畫地改造或維持社會體系的有組織的團體行動,如:勞工運動、環保運動、人權運動等。

2.社會運動的成因:

(1)新舊文化衝擊

(2)政治經濟的矛盾與衝突

(3)社會結構改變

(4)人際關係變化

3.社會運動的手段:示威遊行、陳情請願、遊說立法、聲請釋憲、處理各種事項以宣傳理念。

4.社會運動的成功有必要結合社會團體的力量,或由社會團體發動。

(1)社會運動正面的影響:社會運動形成的社會力會給社會帶來新觀念,並改變不合時宜的政策。

(2)社會運動負面的影響:可能造成社會短暫的動盪與不安。

 

二、志願結社的條件與限制

()志願結社的意義:

1.結社是人民的基本權利,志願結社可以說是一種志同道合與實現特地目標的結合。

2.中華民國憲法第14條規定:人民有集會及結社之自由。

3.聯合國人權宣言第20條規定:人人有和平集會結社之自由,並不得強迫加入任何集會。

4..結社自由:是憲法保障人民為特定之目的,以共同意思組成團體,並參與活動的自由。

()志願結社的重要性:是公民由下而上建構公民社會的基礎,也是公民公共參與的最佳管道,是政府與民間的中介,其健全與否影響人民的權益、社會的進步與國家的發展,所以是現代國家民主化、自由化的指標。

()志願結社的形成:

1.志願結社的物質基礎:

(1)制度化的組織與管理:為因應社會公益與公共服務需求的增加,組織規模勢必走向專業化與分工,組織制度化與科層化才能吸引更多優秀的專業人才加入組織。

(2)經費的來源與支出:社會團體要正常運作,職工的薪資,宣傳、遊說、活動所需的費用都必須有充足的經費支持,所以,必須有良好的募款策略,爭取更多的民間捐款,以解決經費短絀的問題。

(3)活動場地與時間的安排:社會團體必須經常舉辦各類型活動,一方面提昇組織的知名度,一方面使社會大眾知道組織的確有正常的運作。

(4)人力與人脈的開拓:志願結社志願服務最需要人力支援,因此除了自己的員工,還必須廣徵志工,並加以專業化訓練,或廣植人脈,動員各行各業的支援,使活動能順利進行,組織持續運作。

2.志願結社的認同基礎:

(1)組織理念的追求:志願結社的成員,是因為對於團體理念或使命的認同而結合。成員願意繼續參與組織活動,是因為強烈的情感需求、歸屬感與使命感,促使組織理念落實並同時獲得自我的實現。

(2)組織文化的形塑:一個組織的文化是由全體成員共同孕育出來,是組織運作的關鍵資產,影響成員的信念與認同感,是支持及維繫組織發展的力量。

(3)組織內部的互動:團體成員的互動是競爭合作的關係,所以,組織內部有良好的溝通管道、命運共同體的組織意識、制度與專業化的管理、由下而上的決策過程、迅速有效的執、領導者以身作則,以及重視成員的意見等都是凝聚、強化組織認同的重要因素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jinme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