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()社區總體營造:從生活的社區出發,透過社區共同體的建構,喚醒社區居民的自覺,重建人與人、人與環境、人與社區的和諧關係,找到文化的根源,凝聚社區共識,全面改造與發展在地文化,以提昇生活品質。其意義包含:

1.社區:以社區共同體的存在和意識作為前提和目標,藉著社區居民積極參與地方公共建設,凝聚社區共同意識,經由社區的自主能力,建立屬於自己社區的文化特色。

2.總體:社區營造屬於居民全面性參與的活動,小至自家空間,大至全社區生活環境。

3.營造:社區經營應以創意思考為基礎,有社區自己的特色,營造出一個新社會、新文化、新的人,因此,除物質建設與環境整理之外,還包括文化建設。

()社區總體營造的源起:1994年之後受到日本、歐美國家公部門與民間團體的重視;1990年代成為臺灣文化建設的主流價值。

() 社區總體營造的觀念與作法:1994年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提出了「社區總體營造」的觀念與作法,

1.核心概念:就是落實基層民主來凝聚「社區意識」。社區意識是指居民對於社區具有認同感和歸屬感,並且願意為集體的利益採取行動。

2.作法:透過社區居民的民主自治,經由討論、組織與行動,來引發居民對地方事務的關心,在漸漸由民眾來主導社區事務的進行。

()社區總體營造的目的:期望由民間自動自發形成一種由下而上的力量,以參與在地的公共事務,並凝聚共識,以解決生活上所發生的問題。

()事例:彰化東興社區、嘉義山美社區、嘉義新港社區、臺北永康公園、宜蘭玉田社區、宜蘭白米社區、花蓮太巴塱、等。

 

四、公共生活與志願服務

()志願服務

1.意義:是社會進步的動力與表徵,也是檢驗自發社會力強弱的指標。其公共意義就是表現在參與過程中,人們所建立的服務共識。

2.特徵:包括自願、互惠、互助、有目標、有計畫、長期投入、資源整合。

()志願服務的精神:以互惠為基礎的利他精神,不但重視互助和關愛的體現,也強調自我學習與成長,以達到自助、助人,共同分擔社會責任的目的。2001.1.立法院通過志願服務法

()志願服務的轉型:從慈善到回饋、從被動到主動、從非專業到專業。

()志願服務的事例:嘉邑行善團。

貳、分組討論

學校也是一個社區,同學們每週星期一至五每天平均在校時間超過12小時以上,有的同學甚至超過13小時,請想想看:

一、       你們來學校的共同目的是什麼?

二、       你們希望學校是一個怎樣的學校?

三、       我們要怎樣共同營造才能讓我們學校成為大家心目中期待的學校?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jinme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