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四課 經濟與環境的永續發展 講義及學習單
班級 座號 姓名
壹、講義
一、永續發展的意義
(一)永續發展:
1.1972年聯合國在瑞典斯德哥爾摩召開「人類與環境大會」上,各國與會代表達成「不但經濟要發展下去,人類環境也要加以保護的共識。」
2.1987年挪威前首相布蘭特倫(G. H. Brundtland)在「世界環境與發展會議」中發表了《我們共同的未來》(Our Common Future),首先將永續發展定義為「滿足當代人的需要,且不損及未來世代滿足其需要的發展機會。」
(二)永續發展的意涵:包含公平性(fairness)、永續性及共同性(commonality)三個原則的發展概念。
(三)經濟成長與永續發展的異同:
1.相異點:
(1)經濟成長:以經濟活動為中心,追求經濟的擴張與成長,以國民所得(GNP)的成長為指標,忽略了自然環境因素。
(2)永續發展:兼顧社會制度、自然環境因素,不但強調這一代的福祉,也考慮下一代的福祉,以綠色國民所得(Green GNP)為指標。
2.相同點:兩者都是希望能改善人類的生活。
(四)經濟活動與自然環境:如下左圖。
(五)永續發展體系:包含自然環境、社會系統、經濟活動三個子(次)系統。如下右圖。
(六)強永續性:就自然資源的使用而言,其假設人力資本與自然資本具有互補性,經濟的發展應該要維持土地、農、林、漁、礦等自然資本存量的不變,其強調資源間未必可以替代,所以必須維持資源的某種存量。例如:森林的永續管理並不是說都不能砍伐樹木,而是要有計畫的砍伐及持續的育林等替代方案,這樣不但有益於樹木的生長,增強森林的永續性,「前人種樹後人乘涼」,而且又能促進林業的發展 。
(七)弱永續性:非再生性資源的使用而言,其假設人造資本與自然資本具有替代性,即資源間彼此是可以轉換的,強調對後代人重要的是人造資本與自然資本的總和與平衡,而不是一定要維持自然資本的絕對存量。換言之,其主張這一代是否用光了不可再生的自然資源或繼續排放二氧化碳,都不會影響永續發展,只要有足夠的機器、工廠、道路等人造資本來作為補償即可。
二、環境污染的分析
(一)由經濟學的角度來看,環境污染的現象主要與市場失靈有關。
(二)市場失靈:當市場機能無法發揮,以致市場的資源不能達到有效運用時,例如:消費者有需求,但生產者卻因為成本過高不生產的現象,就稱為市場失靈。
(三)造成市場失靈的因素:
1.外部性(效果):人的行為對他人產生的影響,正面的影響稱為外部利益,負面的影響稱為外部成本。
2.公共財:由政府提供,多人共用而不損及他人享用且無法排除他人使用的產品。
特性 | 敵對性 | 非敵對性 |
排他性 | 個人專屬的房子、汽車、衣服、銀行存款等。 | 有線電視、公路、橋樑等。 |
非排他性 | 海洋中的魚、空中的飛鳥、空氣等。 | 公園、公共圖書館、 燈塔、國防、義務教育等。 |
3.財產權不完整:即財產權的歸屬不明確,易出現「無主財」或「無財產權」的情況,而造成廢棄、廢水的排放,或任意侵佔、或過度使用的問題。
4.交易成本過高:交易成本(transaction costs)是為了促成交易所發生的一切費用。生產者的交易成本包括財產權界定、執行與排除他人使用等費用,如:智慧財產權的取得與權益保全等;消費者的成本包括蒐集訊息的成本、議價的成本等 。當交易成本大於交易收益時,市場就無法成立。
5.資訊不對稱:「資訊不對稱」 (asymmetric information),是指資訊會因接收人的不同而有所差異,造成判斷的不同,例如股票市場內線交易、房屋公司販賣重新粉刷會漏水的二手屋即是。
**資訊不完全(imcompelete information)是指人們在現實生活中做決策時,未必能充分知曉所有的資訊,例如:你買一部二手機車,你未必能充分了解這部機車過去的行車紀錄;或當你買某一公司的股票,不一定完全清楚那家公司真正的營運狀況 。
(四)政策工具:參課本p.88-90
1.界定財產權 2.課稅 3.補貼 4.直接管制 5.標售財產權
三、自然資源的耗損
(一)共有資源(共有財)的悲劇(草原的悲劇):首先由英國經濟學者羅伊德 (William Forster Lloyd ,1795-1852)於1833年提出,1968年美國生物學家哈丁(Garrett Hardin)以社區公有和公共牧地為例,再度提出來。意即每個人只顧及自己的利益,各逐其利的結果,共有資源可能消逝不見。例如:公海中的漁業資源。
(二)政策工具:限量、鼓勵產養殖、提高捕魚的真實成本、課稅、訂定可交易配額等。
四、永續發展的政策
(一)因應政策:
1.規劃永續發展的總體經濟政策時,注意自然環境、經濟活動、社會系統之間的關聯,維持世世代代民眾的福祉。
2.注意政治文化社會層面,在典章制度上作適度的調整,並遵守國際環保公約,如:京都議定書。
3.從全球角度著眼,除了世代間的福祉,亦應注意區域平衡發展,並透過國際性組織共同解決人類環境與經濟發展的相關問題。
(二)潛在問題:
1.政治人物為求贏得選舉,只著眼短期的政策利益而缺乏長遠的規劃。
2.世界各國家或區域發展狀況不同,對於永續發展概念很難取得共識。
班級 座號 姓名
貳、學習單
一、欣賞完電影「不願面對的真相」(An Inconvenient Truth)後,請分享你的心得。
二、請問溫室效應是如何造成的?你在生活中能做些什麼事,以減緩溫室效應現象?